close

週記  

 

還記得自己看的第一個魔術嗎?我還記得,是一個海綿球的流程,

當兩顆三顆四顆五顆海綿球從我的手中迸出來時,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奇蹟。

 

一直到現在,能被我說這就是奇蹟的魔術作品或手法並不多,

硬要說的話,應該就是 Double lift 沒有搭配任何的道具牌,只是單純的翻開一張牌,

再蓋回去拿起來後翻開,變成另一張牌。是不是有這樣的能力後我就能隨心所欲的變牌了?變成賭神了?

 

就這樣單純的效果,就能夠給觀看的人無比的想像和震撼,現在有多少作品做到了?

 

這個禮拜我看了 The Switch by Shin Lim 、Clear Through by Lonnie Chevrie、

EVE Triple Vectra Elastic Invisible Thread、Freeform Mentalism by Peter Turner、

Haunted Prelude by Rick Laxs;還包含了 Iclear by shin Lim 、iconic by shin Lim。

該怎麼說?五個左右的銷售目標是魔術師,

也就是對觀眾來說只是哇!但是對魔術師來說會是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可想而知的,這些作品將會有不錯的銷售。

顛倒了嗎?我不知道,但是現在的魔術取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魔術作品必須先感染到魔術師才有機會呈現在觀眾面前,

觀眾將會看到的是魔術師所喜歡的魔術,可能是手法高鈔到魔術師要練上數週,可能是道具精密到魔術師檢查不了,

那麼效果呢?或許只是一張牌變成另一張牌。

 

這禮拜所看的作品中應該就屬 Shin Lim 的作品最具話題性,

不只是我,就連其他好友也都說怎麼能有一個人(團體)出的作品都可以掀起國內外魔術圈的討論,

其實我想這已經超越魔術本身的初衷了,對魔術師來講這些作品實不實用已經是一回事了,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絞盡腦汁日也享夜也想在 DVD 打開的那一霎那答案揭曉,豁然開朗。

如果想到了猜對了,那種暢快感相信可以讓自己樂上好幾天分享給魔術同好。

用普通人的生活經驗來說,就像是解一個數讀或者是一個魔術方塊又或者是一個猜謎,

思考過程的樂趣大於效果的呈現。所以該怎麼說 Shin Lim 這個人?魔術師中的魔術師。

 

寫到這裡想起 Dai Vernon 、 Michael Ammar 這些人呢?魔術師中的老師了吧,

哎,別在意那些稱號,懂我的意思就好。

 

看著這行字,想一下這陣子的自己,是怎麼看待魔術的?找著最新最好的魔術效果?

還是翻著書複習 David Roth Expert Coin Magic Made Easy?

接處魔術到現在,我看到許多知名的前輩或者是作品,

都提到它的想法來自於哪些哪些作品,而這些作品其實都是十幾年前的,

卻能在十幾年的現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效果。

 

給自己也給愛好者們一個忠告,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把一個 DVD 給看完了?

你有多少次看影片教學時不停的按下「→」只為了只想看手法跟原理?

別這樣,試著去聽作者的前言跟結語,試著透過教學中了解魔術師的想法,

找三個好的作品,然後好好的好好的去鑽研去模仿去思考去挑戰,

絕對比起你把手機剝一部分掉或者是消失在桌面上有意義多。

 

====

週記純粹是自己的隨筆一些電腦便利貼理面的片段,算是記錄自己的魔術想法和心得,

因為不會轉貼所以只有常逛部落格的你才看得到,歡迎在底下和我留言互動,我很樂意與你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髒小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